“在苏州打了 5 年工,想回海门考公,行测模考 52 分,培训 6 个月考上海门街道办,申论 78 分!”28 岁的小陈办公室抽屉里,藏着写满批注的《申论范文》,这个曾把 “基层治理” 写成 “村里管事” 的姑娘,如今能在村民大会上用海门话解读 “乡村振兴政策”,大爷大妈都爱听。
课程从 “返乡考生优势” 出发,把考点变成 “家乡事”。行测的 “常识判断”,记 “海门张謇创办教育”“长江禁渔政策”;申论的 “应用文”,练 “写‘致海门渔民的禁渔倡议书’”,老师说 “用‘你们晓得的呀’开头,比‘广大渔民朋友’更接地气”。她的笔记本上贴满了 “海门新闻剪报”,“资料分析” 题旁标着 “2023 年海门农村人均收入 3.8 万,算增长率直接套公式”。
针对 “行测提速难”,课堂教 “海门考生专属技巧”。言语理解用 “语感 + 关键词”,如 “但是” 后是重点;判断推理记 “图形对称看对称轴,就像海门的张謇纪念馆是左右对称的”。小陈的行测从 52 分提到 69 分,靠的是老师给的 “错题本模板”,按 “题型 + 错误原因” 分类,考前只看错题,效率翻倍。
面试的 “结构化问答” 是她的强项。被问 “如何处理邻里纠纷”,她答 “先泡杯茶让双方坐下,就像我妈调解隔壁吵架一样”;考 “乡村振兴”,她讲 “海门四甲镇葡萄合作社的故事”,真实有细节。她的面试从次模拟的 68 分提到 85 分,靠的是 “走村串户练口才”,老师带学员去 “余东古镇”,对着商户讲 “古镇保护政策”,练到不怯场。
现在她负责 “社区养老服务”,用申论学的 “调研报告写法” 做 “老人需求清单”,帮 20 位独居老人配对了志愿者。“以前觉得考公要‘死读书’,现在才知道,懂家乡事、说家乡话,才是基层工作的法宝。” 她的同乡们组了 “考公返乡队”,都来上元取经,“大家说要像陈姐一样,把家安在海门,把根扎在基层”。
校区为返乡考生准备了 “扎根包”:行测技巧手册、申论本地素材库(含海门案例)、面试服装指南(乡镇岗穿平底鞋更合适)。现在报名送 “晨读计划”,每天 6 点半带背 “海门时政考点”,比自己瞎刷题效率高 4 倍。如果你也想回家乡考公,不妨来试试 —— 毕竟小陈这样的 “模考困难户” 都能上岸,你肯定更行。
联系人:杨老师
咨询
咨询地址:南通市海门区(市)解放中路301号贵都之星8幢5层(利群超市东侧50米,电梯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