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是招投标领域的主流担保形式,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均已对接电子保函系统,企业投标时在线办理即可满足投标保证金要求。
工程建设:涵盖投标、履约、质量保修等多个环节,住建部也在持续推进工程担保领域电子保函的应用。
海关通关:海关总署较早推广电子保函,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实现区域通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履约保证金是合同签订后,履约方(如承包商、供应商)按约定向守约方(如业主、采购方)提交的资金或担保,核心作用是保证履约方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若违约则守约方可依法处置该保证金。
基于合同约定产生,金额通常为合同总金额的 5%-10%,期限与合同履约周期一致,履约完成后按约定退还(无违约时全额退,部分场景不计息)。
常见形式:包括现金保证金(直接缴纳资金)、银行保函 / 电子保函(金融机构担保,替代现金)、保证保险等,其中电子保函因低成本成为主流选择。
履约约束强:直接与资金挂钩,能有效督促履约方重视合同义务,降低违约概率。
适用范围广:覆盖工程建设、招投标、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外包等各类需要保障履约的场景。
风险对冲明确:若履约方未按约定履约(如工程逾期、产品不合格、拒绝履行合同),守约方可扣除保证金弥补损失,无需额外举证资金占用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