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是招投标领域的主流担保形式,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均已对接电子保函系统,企业投标时在线办理即可满足投标保证金要求。
工程建设:涵盖投标、履约、质量保修等多个环节,住建部也在持续推进工程担保领域电子保函的应用。
海关通关:海关总署较早推广电子保函,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实现区域通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定义:由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出具,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承诺,在质保期 / 缺陷责任期内,若标的物(工程、设备等)存在质量问题,保证人将向受益人支付约定金额赔偿。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工程竣工验收后、设备交付验收后,常见于建筑工程、大型设备采购、机电安装等领域,是保障买方 / 业主权益的关键凭证。
担保期限明确:通常与合同约定的质保期一致,一般为工程竣工后 1-5 年,或设备验收后 1-3 年,到期后保函自动失效。
赔付触发清晰:仅当标的物出现非人为的质量缺陷,且责任方(卖方 / 承包方)未在规定时间内维修、更换或赔偿时,受益人才能启动索赔。
与电子保函结合优势:电子质量保函继承了线上办理、效率高、资金成本低、易存储查询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工程领域的主流选择。
主要作用
保护受益人权益:避免因产品 / 工程质量不达标、责任方拒不整改或赔付导致的损失,可直接向保证人主张赔偿。
约束责任方履约:促使卖方 / 承包方重视质量管控,按合同标准交付产品或完成工程,减少质量纠纷。
减轻责任方资金压力:无需冻结大额质保金,仅需支付少量保函手续费,释放企业流动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