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定陵挖掘为什么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看完你就知道了

徐先生    2017-10-27 09:43:25    1684次浏览

定陵是明朝历史上一位充满谜团和争议的君主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及其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孰料他死后的三百余年后,定陵发掘也同样成为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争讼不已的话题。可以说,定陵挖掘是每个如我这样研究明清历史的相关从业者甚至爱好者们心里永远的伤。

起初,悲剧的主人公并不是定陵,而是同在北京十三陵景区的长陵(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寝)。195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同时也是知名历史学家的吴晗,联合当时郭沫若、沈雁冰、范文澜、邓拓等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呈递报告,请示发掘长陵。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先生、副所长夏鼐先生认为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无法妥善开掘与保护如此大规模的古墓及其所藏文物,提出反对,可惜未获采纳。由于长陵面积大、墓道入口,发掘工作难以进行,于是专家组决定先以相对规模较小的定陵试掘。对于万历皇帝来说,闭门坟中睡,祸从天上来。

其实在夏鼐等人力主下,开掘还是对墓葬及文物做了尽量的保护,并建立了定陵博物馆。但是条件所限、经验匮乏、能力不足,封闭的皇陵空间突然打开,温湿环境骤变,文物尤其是丝织品还是受到较大损伤,出现变质。博物馆建立以后,馆办公室主任以复制棺椁已经做好为由,命令民工警卫扔弃原金丝楠木棺!破坏性发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很快文革开始了。红卫兵聚集在定陵博物馆,把万历和两位皇后的尸体打碎、焚烧!专家被批斗离开岗位,被打开的皇陵就此搁置,珍贵文物暴露于外界,加速腐朽。

定陵的开掘,点燃了很多人对古墓非理性的狂热,嗜血的目光瞄准了瑟瑟发抖的皇帝们。也正是因为定陵发掘的教训,郑振铎、夏鼐呈递请示,请求就此禁止全国各地发掘帝王陵寝,周恩来总理予以批准,这才挽救了一大批古墓黑云压城的危机。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912345678